tags
我認為...
(4)
雜記團
(4)
馬拉松
(4)
Lords of Mobile
(3)
PHOTOGRAPHY
(3)
手遊
(3)
王國紀元
(3)
維修
(3)
遊戲
(3)
LM
(2)
debug
(2)
電池
(2)
2016
(1)
2017
(1)
226
(1)
ATX-350D
(1)
CBR
(1)
CBR150R
(1)
Cargoship
(1)
Florentijn
(1)
Giwell
(1)
Hofman
(1)
IM226
(1)
IRONMAN
(1)
ITB
(1)
ITBS
(1)
LED
(1)
MOBILE ROYALE
(1)
PFPS
(1)
Pose Mathod
(1)
Ratio
(1)
T4
(1)
X220
(1)
egpu
(1)
iNFiNi
(1)
injure
(1)
marathon
(1)
posemathod
(1)
傷亡比
(1)
充電
(1)
升級時間
(1)
受傷
(1)
台北馬拉松
(1)
地獄任務
(1)
外接顯卡
(1)
姿勢跑法
(1)
富邦馬
(1)
建造大樹
(1)
徐國峰
(1)
戰地王座
(1)
扒地
(1)
摩擦
(1)
旅行
(1)
死亡
(1)
狩魔
(1)
王者榮耀
(1)
研發
(1)
研發大樹
(1)
羅曼諾夫
(1)
脛骨束
(1)
自行車
(1)
范可欽
(1)
萬金馬
(1)
落地
(1)
警示燈
(1)
貿易商船
(1)
超級鐵人
(1)
超鐵
(1)
超馬
(1)
跑姿
(1)
車燈
(1)
鋰離子電池
(1)
鋰電池
(1)
鎮西堡
(1)
閃光燈
(1)
防水
(1)
雪
(1)
電源
(1)
電瓶
(1)
霍夫曼
(1)
鞋墊
(1)
髕骨
(1)
20151224
關於跑步兩三事--330大關
第一次馬拉松的賽事是在2014萬金石,只是那成績網站像是空白的100年一樣,沒了半點資料,還好那陣子有用MW,抓來回憶一下.
第二次在隔年(2015)的IRONMAN Taiwan,前面那般虐完,後面還能有怎樣的成績呢...總言之兩次都慘不忍睹.
有幸今年一日北高騎完之後,有個時間可以準備冬季的馬拉松/超級馬拉松賽事,周邊的運動朋友也好像都串通好一樣,strava上都在練跑,
2015年台北富邦馬剛結束,花了一段時間準備算是有結果,雖然不是最佳預估,但至少沒有低到最差(註1),就只是普普通通,嚴格說起來是介於最差和最有可能之間.
-----------------------------------------------------------------------------------------------------------------
賽前策畫
體力分配
雖然跑馬的經驗我實在太少,論配速還談不上,但規劃一個心率區間比較心安,一開始一定會有一波衝刺潮,問題就是要衝多快,個人就覺得視情況而定了,10km~20km會需要休息一段以應付20km~30km,30km~40km就是馬拉的重頭戲了,此時心跳需要往上拉,否則速度恐無法更外甚至維持,40km~42.2km就是最後衝刺了,熬個10分鐘以內應該也算得上人道--
0km~10km T
10km~20km M~T
20km~30km T
30km~40km T~I
40km~42.2km I
補給
補給也沒有甚麼確切的根據,但印象強者我朋友曾說大概7公里吃一包Gel(一包甚麼?多少卡?),現在回想真是欠缺規劃,經過水站就抓水喝,站前抓喝一杯/站後再抓一杯上路--以慢跑的姿態.
裝備
心率表--但要注意甚麼數據我也沒去想過.
根據天氣預報當天是16~22度,所以穿著長褲和長袖,備一件短袖.
-----------------------------------------------------------------------------------------------------------------
實際操作
體力分配
1km~6.2km 人群中脫逃 (158bpmAVG/82%_4'43'')(註2)
人潮填滿整個信義路,變換車道超車蠻浪費體力的,所以就靜觀其變但速度維持在13km/hr,剛好也只是熱身.
6.2km~10km 在異常的氛圍下找到自己穩定下來(162bpmAVG/84%_4'41'')
開始右轉中山北路後,心跳一直無法降下來,周遭還是一堆人的緊張感,大概也讓我沒辦法太輕鬆.
10km~13km 開始注意並壓低心跳 (161bpmAVG/83%_4'50'')
前面10km結束後,需要盡量放慢心跳,以應付30km之後上了中山橋沒有想像中的喘,轉北安路之後,盡量地壓低心跳,雖然沒有降多少,但身體感受比較顯著,一路有堤防擋著太陽.
13km~20km 列車迷思 (163bpmAVG/84%_4'50'')
繞進美堤之後是順風的河濱,但相對沒有空氣對流降溫,心跳又再爬了,這區段眼前有一群330的車隊,便跳上了車.所謂眾志成城,一群人跑起來的確多了份心安,卻也更熱了,卻在監控了幾次配速後覺得不對...這速度沒有辦法330,或者說是太剛好了,斷然在18km處承德橋下,隊伍抓補給時跳車.賽後也才知道不是每台列車都會準時,跟車時要多加留意.
20km~30km 心跳再拉升 (163bpmAVG/84%_13km/h_5'00'')
現在回想起20km~30km可能會試很重要的階段,維持這一階段的跑步效率,才不會提早衰竭.
過了百齡橋開始逆風,一路跑著,身體出現第一個狀況--超想拉屎,不能忍那種,想起網路上有名的挫屎跑者,但他的半馬成績<1:10'XX'',若沒那種成績又挫了一褲子屎,賽後大概一樣廣為流傳,但絕對沒甚麼立志效果...忍著對象風吹來,雙手冰冷的危機感衝到了大直橋下的廁所解放(裡面還有衛生紙),剛好這一進一出,錯過Ziv的攝影點,虧我還帶著他們的眼鏡.第26km配速以6'09''做收(註3),其實當天比賽前幾小時,睡眠品質差,胃也有些不適,中間1:30起床嗑了胃藥才繼續睡,可能是晚餐吃了些大白菜身體太寒,鼻間還差點冒痘,飲食果然要慎重.
30km~35km 開始醞釀最後階段 (171bpmAVG/89%_4'55'')
里程一到30km,心中的壓力總算釋放,開始把心跳解放到170bpm,是說我也應該訂一個上限但我忘了,雖說馬拉松30km後才開始,但看著對向跑來的黑人妹子,心中還是充斥著快到了的幻覺...殊不知對向那段路,後來繞過去已經是各種煎熬.
35km~40km 地形考驗 (174bpmAVG/90%_5'02'')
這一段開始,路況是各種轉彎加上坡再轉彎再下坡上坡再...也開始感受到太陽的熾熱,後悔應該穿短袖,腳也開始明顯疲倦,麥帥橋的坡感覺快抽筋,切換了高步頻的跑法,不知道有沒有奏效,心理倒是安心了不少,也發現,只要配5'00'',你就開始超越人群在往前進了,不知道這種感覺我到底可以撐多久,好在環東大道最後到40km時有一個下坡,即使腳底有水泡的感覺也邁步往前衝出慣性,一路帶到基隆路地下道底.
40km~42.2km 榨出最後體力 (180bpmAVG/93%_4'36'')
基隆路地下道身邊開始混入21km的跑者,有的開始走了起來,有的沒辦法維持5'00''配速,但那些以外的,就跑在我的旁邊,還是一位老伯,隧道下和我互相較勁...出隧道的上坡我決定先讓讓他之後再處理,出了隧道,我和老伯維持了10m的距離,然後跑著跑著還被像是裁判的傢伙叫我把號碼布轉到前面,此時這個多餘的動作十分擾民但還是照辦了,看著遠方有一座拱門,抓好了200m左右的距離,我衝刺跑了過去,一舉超越了老伯,但TMD十分不對勁,CB那只是addidas的拱門(e04你娘的愛迪達),遠方還有另一個拱門,那才是終點,也就是起點...沒做好路線功課就是會這樣,但還沒有耗盡的感覺,慢了一下,繼續衝向最後終點,過程中呼吸不規律,腳底熾熱,1m左右的距離輸給老伯做收.
補給
確實做到7km左右吃一包,全程沒有甚麼飢餓感,不過Gel的包裝要整條吃得很乾淨沒那麼容易,透過撕開的小口根本沒辦法吸出甚麼東西,當下還有點喘,還要一邊用鼻子呼吸一邊處理,目前只有透過牙齒咬住包裝尾再整條抽出來的方式食用(註3)像是牙膏擠出器,水站幾乎路過都喝.
裝備
若料到後半段的大太陽真應該穿短袖,前面20km如果換成短袖,體感溫度和心跳也許還有向下的空間.
另外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我在臨時在一個禮拜前才去換雙Mizuno跑鞋,也才跑過一次,有種犯了大忌的感覺,但和之前那雙迪卡農699相比,Mizuno還是好很多,感受得出價錢帶來的舒適,跑下坡不再黑指甲.
-----------------------------------------------------------------------------------------------------------------
總結
除了上面紫色斜體部分...
規劃上10km~20km 的心率我以為有降的可能,但其實沒有,我想加入一些效率指標,判定一下今天的狀況決定配速之類的.
這次全馬紀錄很有分析價值,在認識自己的身體這一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註1.老闆告訴我預測結果通常會估最差/最有可能/樂觀三種情況.
註2.目前還是使用MHR
註3.像是牙膏擠出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